專題文章

外賣杯革命:摺疊咖啡杯的聰明空間收放術
算過你一個月用掉多少外賣杯嗎?這款由香港設計師設計的摺疊咖啡杯,便是希望透過設計,發起一場生活革命。 點擊購買 UpHold折疊咖啡杯 想想你平日外賣咖啡及奶茶的數量,有沒有計算過你一星期耗掉多少外賣杯? 過去談及環保議題,大家也習慣了減少使用塑膠袋,然而只要細看我們的生活習慣,就會發現我們無意中使用了大量即棄用具。只用十數分鐘的膠杯紙杯,便需要幾百年的時間自然分解。 近幾年,各國設計師不斷創作各種便攜式咖啡杯,款式林林總總,而香港建築及設計團隊Eravolution就在今年與The Good & Peckish Co.飲食品公司合作,推出能摺疊的UpHold咖啡杯,加入這場「永續」設計的生活革命。 Eravolution創辦人Eric Tong出身建築行業,曾在Zaha Hadid的工作室負責不少著名的建築工程,2010年於倫敦創立工作室,專注家具設計。兩年前決定回流香港,將藝術融入設計之中,創作出不少衝擊視覺感官的作品,挑戰固有的功能及審美標準,並以「永續性」作為設計理念的核心思想。 「永續性並非只是產品用了多少環保物料,而是針對現代人的實際需要創作,解決舊有的生活問題,而且可以長期使用,就能呈現永續的設計精神。」 從Eric過往的作品之中,不難發現他對空間變化的敏感度,以及他對幾何美學的熱愛。「在寸金尺土的城市裏生活,空間的收放性變得相當重要,就如我們習慣使用的摺枱摺椅一樣,都在針對空間來作出相應的變化。」 點擊購買 UpHold折疊咖啡杯 Eric並非第一次把「收放性」放在設計之上,過往推出的Ztealth摺疊椅可收放成紙板般薄,絲毫不佔多餘空間,針對性解決香港的蝸居問題。在設計杯子時,Eric留意到市面上已有無數大大小小的便攜水瓶,然而他發現,真正令人抗拒帶杯的原因,不外乎水瓶過重、佔用太多空間。於是Eric延伸他的幾何學設計,濃縮在咖啡杯之上,杯上的摺痕除了方便壓縮及拉長杯身,也能防止滑手,雙重功用。最緊要是疊起來才一吋左右,比錢包還小,真正做到輕便易攜的功用。 談到他的設計概念,Eric強調一種名為「Holistic heuristics」的理念,就是靈感來自四面八方,多微小的生活碎事也能有極大的影響,「把所有閃過腦海的構思集合一起,逐小逐小地就能建立你的個人風格。」他坦言在Zaha Hadid工作室的幾年時間裏對他影響至深。「外人常說她的設計任性,只是一味衝擊視覺效果,但其實她會花很長時間和我們深入了解那棟建築的用途,在解決空間分佈的實用性設計以外,還會不斷思考如何用線條、空間分佈及氣氛營造等方面,讓使用者感到新鮮感。」 Eric自言源用Zaha Hadid的研發精神,把每個產品的創作放在研發之上,不斷改進。「我們會很花很多時間鑽研社會的需求,理解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怎樣通過設計令某些事情變得更好。每當我們努力解決問題時,產品風格自然愈趨強烈,而這個風格其實就是產品本身的概念展現。」
外賣杯革命:摺疊咖啡杯的聰明空間收放術
算過你一個月用掉多少外賣杯嗎?這款由香港設計師設計的摺疊咖啡杯,便是希望透過設計,發起一場生活革命。 點擊購買 UpHold折疊咖啡杯 想想你平日外賣咖啡及奶茶的數量,有沒有計算過你一星期耗掉多少外賣杯? 過去談及環保議題,大家也習慣了減少使用塑膠袋,然而只要細看我們的生活習慣,就會發現我們無意中使用了大量即棄用具。只用十數分鐘的膠杯紙杯,便需要幾百年的時間自然分解。 近幾年,各國設計師不斷創作各種便攜式咖啡杯,款式林林總總,而香港建築及設計團隊Eravolution就在今年與The Good & Peckish Co.飲食品公司合作,推出能摺疊的UpHold咖啡杯,加入這場「永續」設計的生活革命。 Eravolution創辦人Eric Tong出身建築行業,曾在Zaha Hadid的工作室負責不少著名的建築工程,2010年於倫敦創立工作室,專注家具設計。兩年前決定回流香港,將藝術融入設計之中,創作出不少衝擊視覺感官的作品,挑戰固有的功能及審美標準,並以「永續性」作為設計理念的核心思想。 「永續性並非只是產品用了多少環保物料,而是針對現代人的實際需要創作,解決舊有的生活問題,而且可以長期使用,就能呈現永續的設計精神。」 從Eric過往的作品之中,不難發現他對空間變化的敏感度,以及他對幾何美學的熱愛。「在寸金尺土的城市裏生活,空間的收放性變得相當重要,就如我們習慣使用的摺枱摺椅一樣,都在針對空間來作出相應的變化。」 點擊購買 UpHold折疊咖啡杯 Eric並非第一次把「收放性」放在設計之上,過往推出的Ztealth摺疊椅可收放成紙板般薄,絲毫不佔多餘空間,針對性解決香港的蝸居問題。在設計杯子時,Eric留意到市面上已有無數大大小小的便攜水瓶,然而他發現,真正令人抗拒帶杯的原因,不外乎水瓶過重、佔用太多空間。於是Eric延伸他的幾何學設計,濃縮在咖啡杯之上,杯上的摺痕除了方便壓縮及拉長杯身,也能防止滑手,雙重功用。最緊要是疊起來才一吋左右,比錢包還小,真正做到輕便易攜的功用。 談到他的設計概念,Eric強調一種名為「Holistic heuristics」的理念,就是靈感來自四面八方,多微小的生活碎事也能有極大的影響,「把所有閃過腦海的構思集合一起,逐小逐小地就能建立你的個人風格。」他坦言在Zaha Hadid工作室的幾年時間裏對他影響至深。「外人常說她的設計任性,只是一味衝擊視覺效果,但其實她會花很長時間和我們深入了解那棟建築的用途,在解決空間分佈的實用性設計以外,還會不斷思考如何用線條、空間分佈及氣氛營造等方面,讓使用者感到新鮮感。」 Eric自言源用Zaha Hadid的研發精神,把每個產品的創作放在研發之上,不斷改進。「我們會很花很多時間鑽研社會的需求,理解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怎樣通過設計令某些事情變得更好。每當我們努力解決問題時,產品風格自然愈趨強烈,而這個風格其實就是產品本身的概念展現。」
手造銀飾:用金屬鑄造出一片都市森林|端Mall X 794729 metalwork
西蘭花做成的大樹,菜花和青椒製成戒指,八角造型的項鍊吊墜⋯⋯在設計師 Ivan 的作品中,常見的各種蔬果植物都可能成為設計元素的一部分,而這些栩栩如生的造型,竟然是由真實的天然植物作為模具澆鑄而成。究竟這些原本柔軟且脆弱的植物是如何轉變成堅固又耐用的銀器呢? 你有想過植物和金屬可以如何結合在一起?一家來自香港的原創銀飾品牌「794729 metalwork」,有著市面上罕有的設計工藝。主推的「森林主題」飾品系列中,他們用液態金屬將天然植物的原始型態永久地保留下來,加上後期的人手打磨,最終形成一件件充滿自然意趣的飾品。 化學元素表中,79 代表金,47 代表銀,29 代表銅,這些元素的代號也正是這家首飾品牌名稱的由來。香港設計師 Ivan Keung 在結識了銀器匠朱師傅後,在他的帶領下正式進入了手造銀器這個行業。從一開始在僅有 100 英呎的倉庫中一起打磨銀器,直到現在擁有屬於自己的兩個飾物品牌, Ivan 和朱師傅的合作也已經十三年了,他們的作品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和成就,「794729 metalwork」也順勢成為本土原創首飾設計的代表品牌之一。 在 Ivan 設計的「森林主題」首飾系列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獨特的元素:西蘭花做成的大樹,菜花和青椒製成戒指,八角造型的項鍊吊墜⋯⋯常見的各種蔬果植物都可能成為 Ivan 設計里的一部分,而這些栩栩如生的造型,竟然是由真實的天然植物作為模具澆鑄而成。 究竟這些原本柔軟且脆弱的植物是如何轉變成堅固又耐用的銀器呢?以西蘭花為例,設計師首先會挑選形態較完整的根莖做成模具,接著,將煮好的一千多度液態銀倒在模具裡的西蘭花上,這時候高溫的液態銀會將裡面的西蘭花燃燒殆盡,待到冷卻之後則會出現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西蘭花銀器。「這個工藝不算複雜,但是如果要做得漂亮則很需要運氣,如果沒有燃燒完整,出來的物件也不會好看,所以溫度一定要控制得剛剛好,用來做模的植物也要足夠漂亮,而這些往往要銀器師傅試過很多次才知道。」 除了鑄形之外,一件完美的銀器首飾還少不了精細的打磨。 Ivan 店中的所有首飾,完成設計之後,便全靠朱師傅一人負責製作,純手工的打磨,再加上不太好控制的鑄型成功率,每天製作完成的數量不多,但展示出來的每一件都是凝聚了銀器匠人技藝和汗水的精品。 Ivan 設計的飾品,有著各種天馬星空的創意;因為找不到做出「大樹」的理想材料,便突發奇想用西蘭花來代替,從此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樹枝,花生,青椒,八角,提子藤⋯⋯各種蔬果植物都可能成為他設計里的一部分。 而一朵小小的西蘭花,更是將他的創意靈感發揮到了極致。這條「噴出西蘭花的鯨魚吊咀」也是最受大家喜愛的設計款式之一。咧著嘴的鯨魚,頭頂噴出一朵小巧精緻的「水花」,這樣別出心裁的創意搭配讓人第一眼就會愛上。 Ivan 對於樹枝似乎也是情有獨鍾,店鋪中許多戒指吊墜的設計都出現了相關的元素,再配上動物的造型,簡潔復古,還帶著些大自然氣息的北歐風情。如果說「西蘭花」的設計太過獨特和個性,那麼這款樹枝上小鳥的造型則更加雅緻,適合日常的搭配。...
手造銀飾:用金屬鑄造出一片都市森林|端Mall X 794729 metalwork
西蘭花做成的大樹,菜花和青椒製成戒指,八角造型的項鍊吊墜⋯⋯在設計師 Ivan 的作品中,常見的各種蔬果植物都可能成為設計元素的一部分,而這些栩栩如生的造型,竟然是由真實的天然植物作為模具澆鑄而成。究竟這些原本柔軟且脆弱的植物是如何轉變成堅固又耐用的銀器呢? 你有想過植物和金屬可以如何結合在一起?一家來自香港的原創銀飾品牌「794729 metalwork」,有著市面上罕有的設計工藝。主推的「森林主題」飾品系列中,他們用液態金屬將天然植物的原始型態永久地保留下來,加上後期的人手打磨,最終形成一件件充滿自然意趣的飾品。 化學元素表中,79 代表金,47 代表銀,29 代表銅,這些元素的代號也正是這家首飾品牌名稱的由來。香港設計師 Ivan Keung 在結識了銀器匠朱師傅後,在他的帶領下正式進入了手造銀器這個行業。從一開始在僅有 100 英呎的倉庫中一起打磨銀器,直到現在擁有屬於自己的兩個飾物品牌, Ivan 和朱師傅的合作也已經十三年了,他們的作品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和成就,「794729 metalwork」也順勢成為本土原創首飾設計的代表品牌之一。 在 Ivan 設計的「森林主題」首飾系列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獨特的元素:西蘭花做成的大樹,菜花和青椒製成戒指,八角造型的項鍊吊墜⋯⋯常見的各種蔬果植物都可能成為 Ivan 設計里的一部分,而這些栩栩如生的造型,竟然是由真實的天然植物作為模具澆鑄而成。 究竟這些原本柔軟且脆弱的植物是如何轉變成堅固又耐用的銀器呢?以西蘭花為例,設計師首先會挑選形態較完整的根莖做成模具,接著,將煮好的一千多度液態銀倒在模具裡的西蘭花上,這時候高溫的液態銀會將裡面的西蘭花燃燒殆盡,待到冷卻之後則會出現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西蘭花銀器。「這個工藝不算複雜,但是如果要做得漂亮則很需要運氣,如果沒有燃燒完整,出來的物件也不會好看,所以溫度一定要控制得剛剛好,用來做模的植物也要足夠漂亮,而這些往往要銀器師傅試過很多次才知道。」 除了鑄形之外,一件完美的銀器首飾還少不了精細的打磨。 Ivan 店中的所有首飾,完成設計之後,便全靠朱師傅一人負責製作,純手工的打磨,再加上不太好控制的鑄型成功率,每天製作完成的數量不多,但展示出來的每一件都是凝聚了銀器匠人技藝和汗水的精品。 Ivan 設計的飾品,有著各種天馬星空的創意;因為找不到做出「大樹」的理想材料,便突發奇想用西蘭花來代替,從此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樹枝,花生,青椒,八角,提子藤⋯⋯各種蔬果植物都可能成為他設計里的一部分。 而一朵小小的西蘭花,更是將他的創意靈感發揮到了極致。這條「噴出西蘭花的鯨魚吊咀」也是最受大家喜愛的設計款式之一。咧著嘴的鯨魚,頭頂噴出一朵小巧精緻的「水花」,這樣別出心裁的創意搭配讓人第一眼就會愛上。 Ivan 對於樹枝似乎也是情有獨鍾,店鋪中許多戒指吊墜的設計都出現了相關的元素,再配上動物的造型,簡潔復古,還帶著些大自然氣息的北歐風情。如果說「西蘭花」的設計太過獨特和個性,那麼這款樹枝上小鳥的造型則更加雅緻,適合日常的搭配。...

852 Tailor House:香港老西裝裁縫師的第二個春天
當擁有一身好手藝的老西裝裁縫師,碰上三個想要推廣西裝文化的香港年輕人,彼此之間會擦出什麼火花? 近年我們常說要維護香港本土文化、重新尋回香港曾經輝煌的傳統手藝,若是說起曾經蜚聲國際的香港標記,就不得不提到香港的西裝裁縫師。 在1960至1980年代,香港的製衣業相當蓬勃,不單止國際名牌喜歡在香港設廠,連西裝訂造業也蜚聲國際,當年香港的裁縫師個個技藝非凡,男士西裝及女士旗袍、晚禮服等,通通都能一針一線縫製出來。 「對於當年的裁縫師來說,通曉男女裝縫制技術都是最基本的手藝。」何師傅在1970年代入行,經歷香港製衣業的高低起跌,由最初於尖沙咀美麗都大廈內的工廠做學徒,到滿師後在店舖幫客人度身做生意,再跟隨香港工廠北移中國大陸發展,收過不少徒弟。遊走40年,由小店走到工廠及大廠房,何師傅近幾年回流香港,在小店852 Tailor House裏擔當裁縫師傅一職。 852 Tailor House是位於銅鑼灣的樓上訂造西裝店,由三名年輕人開設,幾位店主分別從事時裝設計師、金融業及物流業,三人背景雖然不同,卻同樣希望延續香港訂造西裝的手藝,亦期望將西裝服飾打入年輕人市場。「不少朋友認為西裝是上班、宴會時才適合穿著,其實平日打扮也能穿上,就像歐洲國家的人,夏天穿一件背心西裝襯恤衫,一樣casual。」店主Tony說。 憑着何師傅的手藝及幾位年輕店主的市場目光,兩代人合作推出了不少獨創西裝款式。「除了正規西裝以外,我們也創作出不少獨特的設計,如領口位的顏色、布料配搭改變,又或不同的領口位剪裁細節等,能滿足年輕人想要與眾不同的慾望,卻仍然保留Decent的感覺。」 店內擺滿了多款西裝款式,Business Suit有齊Notch、Peak及Shawl三款領,恤衫也齊備各種領口闊度,加上禮服、燕尾服及各式大褸,所有款式均放在店內讓客人試穿。「一般訂造西裝店只有一本本布料款式及幾款西裝放在店舖,客人往往只能看圖訂造,製成後才能真正試穿,的確讓不少年輕人卻步,所以我們就想改變這種形式,讓客人試多幾款看清楚那種西裝剪裁最適合自己。」 短短兩年內,他們逐漸地開拓了市場,最初由中學生、上班一族來訂造,到後來不少舞台劇、電影美術指導也特地來找他們,全因Tony及何師傅獨創設計,懂得如何改造細節,在傳統與潮流間取得平衡。 一套西裝怎樣才做得稱身,也是一種學問。Tony指着店內的模特兒公仔,由膊頭的闊度、西裝領的剪裁彎位、恤衫袖口比西裝袖長多少吋等逐一細說。身後的何師傅連番點頭,「以前就要闊,而家就要窄,現在年輕人喜歡跟隨韓星穿著標準。」他笑說以前潮流跟溫拿、林子祥,西裝剪裁由闊變窄,見盡潮流變遷。「以前70、80年代,男人最怕外型瘦削,不夠有型,西裝刻意造得更闊,膊頭加厚墊,咁先夠大隻!」 回憶起最輝煌的時代,何師傅曾試過24小時內造好一套西裝是平常事。「當時香港最出名就是訂造西裝,因為我們夠快夠準,用料又靚!」他自豪地說。「今晚來度身,第二朝即刻叫美麗都工場的工人整衫,夜晚去Ball前一定有新衫著。」 不過能揚名海外,速度及相宜價錢是其次,最重要是香港人懂得變通。「英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技術也很厲害,但我們懂得因應身型作出調節,幫他們遮撇缺點,突顯身型的長處,就是這些細節位取勝。」何師傅說如高低膊、長短手甚至身體有傷患,他們都能一一解決問題。「人人身型都不同,但西裝做得稱身,就能為客人增加自信。」 何師傅著重細節,Tony也買了一部衣車放在店舖貨倉。「客人第一次試穿西裝後,通常都由裁縫師再次度身微調細節,一般西裝店也會送回工廠修改,我們就自己做。」接着何師傅也說,「作為裁縫師,我最清楚客人的身形特質,由我做修改西裝才會更加稱身,有些細節,不是數字及一句註明就能清楚表達。」每套西裝禮服由頭到腳,他都堅持親自修改。「一門手藝要做得精,最重要還是對細節的執著。」
852 Tailor House:香港老西裝裁縫師的第二個春天
當擁有一身好手藝的老西裝裁縫師,碰上三個想要推廣西裝文化的香港年輕人,彼此之間會擦出什麼火花? 近年我們常說要維護香港本土文化、重新尋回香港曾經輝煌的傳統手藝,若是說起曾經蜚聲國際的香港標記,就不得不提到香港的西裝裁縫師。 在1960至1980年代,香港的製衣業相當蓬勃,不單止國際名牌喜歡在香港設廠,連西裝訂造業也蜚聲國際,當年香港的裁縫師個個技藝非凡,男士西裝及女士旗袍、晚禮服等,通通都能一針一線縫製出來。 「對於當年的裁縫師來說,通曉男女裝縫制技術都是最基本的手藝。」何師傅在1970年代入行,經歷香港製衣業的高低起跌,由最初於尖沙咀美麗都大廈內的工廠做學徒,到滿師後在店舖幫客人度身做生意,再跟隨香港工廠北移中國大陸發展,收過不少徒弟。遊走40年,由小店走到工廠及大廠房,何師傅近幾年回流香港,在小店852 Tailor House裏擔當裁縫師傅一職。 852 Tailor House是位於銅鑼灣的樓上訂造西裝店,由三名年輕人開設,幾位店主分別從事時裝設計師、金融業及物流業,三人背景雖然不同,卻同樣希望延續香港訂造西裝的手藝,亦期望將西裝服飾打入年輕人市場。「不少朋友認為西裝是上班、宴會時才適合穿著,其實平日打扮也能穿上,就像歐洲國家的人,夏天穿一件背心西裝襯恤衫,一樣casual。」店主Tony說。 憑着何師傅的手藝及幾位年輕店主的市場目光,兩代人合作推出了不少獨創西裝款式。「除了正規西裝以外,我們也創作出不少獨特的設計,如領口位的顏色、布料配搭改變,又或不同的領口位剪裁細節等,能滿足年輕人想要與眾不同的慾望,卻仍然保留Decent的感覺。」 店內擺滿了多款西裝款式,Business Suit有齊Notch、Peak及Shawl三款領,恤衫也齊備各種領口闊度,加上禮服、燕尾服及各式大褸,所有款式均放在店內讓客人試穿。「一般訂造西裝店只有一本本布料款式及幾款西裝放在店舖,客人往往只能看圖訂造,製成後才能真正試穿,的確讓不少年輕人卻步,所以我們就想改變這種形式,讓客人試多幾款看清楚那種西裝剪裁最適合自己。」 短短兩年內,他們逐漸地開拓了市場,最初由中學生、上班一族來訂造,到後來不少舞台劇、電影美術指導也特地來找他們,全因Tony及何師傅獨創設計,懂得如何改造細節,在傳統與潮流間取得平衡。 一套西裝怎樣才做得稱身,也是一種學問。Tony指着店內的模特兒公仔,由膊頭的闊度、西裝領的剪裁彎位、恤衫袖口比西裝袖長多少吋等逐一細說。身後的何師傅連番點頭,「以前就要闊,而家就要窄,現在年輕人喜歡跟隨韓星穿著標準。」他笑說以前潮流跟溫拿、林子祥,西裝剪裁由闊變窄,見盡潮流變遷。「以前70、80年代,男人最怕外型瘦削,不夠有型,西裝刻意造得更闊,膊頭加厚墊,咁先夠大隻!」 回憶起最輝煌的時代,何師傅曾試過24小時內造好一套西裝是平常事。「當時香港最出名就是訂造西裝,因為我們夠快夠準,用料又靚!」他自豪地說。「今晚來度身,第二朝即刻叫美麗都工場的工人整衫,夜晚去Ball前一定有新衫著。」 不過能揚名海外,速度及相宜價錢是其次,最重要是香港人懂得變通。「英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技術也很厲害,但我們懂得因應身型作出調節,幫他們遮撇缺點,突顯身型的長處,就是這些細節位取勝。」何師傅說如高低膊、長短手甚至身體有傷患,他們都能一一解決問題。「人人身型都不同,但西裝做得稱身,就能為客人增加自信。」 何師傅著重細節,Tony也買了一部衣車放在店舖貨倉。「客人第一次試穿西裝後,通常都由裁縫師再次度身微調細節,一般西裝店也會送回工廠修改,我們就自己做。」接着何師傅也說,「作為裁縫師,我最清楚客人的身形特質,由我做修改西裝才會更加稱身,有些細節,不是數字及一句註明就能清楚表達。」每套西裝禮服由頭到腳,他都堅持親自修改。「一門手藝要做得精,最重要還是對細節的執著。」

香港傳統舊物尋寶|端Mall X 黑地
「山貨,是指以竹、草、藤等天然物料手工製成的日常用品,因原料取自於山野之中,便統稱為『山貨』。開埠時期的香港,人們依然靠海吃海,靠山用山,山貨也因此成為這裡獨具時代印記的特色之一。」 隨著時代的發展,香港傳統的舊式山貨鋪一間間消失倒閉,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現代連鎖店或批發行。一位香港的年輕人卻逆勢而為,在石硤尾的老區中經營起了一家現代風格的雜貨鋪——黑地。這次,端Mall與黑地山貨鋪合作的「香港傳統舊物」專題,希望能賦予舊式山貨新的生命力,讓這些傳承歷史的「香港製造」,和不忘初心的本土優質設計不會被大家遺忘。 店名「黑地」,來源於店鋪對面用瀝青鋪成的足球場,在地特色的名字讓這家雜貨店顯得人情味十足。店鋪的兩面用明亮透徹的落地窗圍起,裡面則是頗具工業風格的灰色水泥墻,寬敞大開的前門讓小小的雜貨鋪顯得明朗通透,店內裝飾的綠植香草,則帶來一絲清新雅緻,整體空間的設計頗具日式美學的風格體驗。 雜貨鋪店主阿pang是平面設計師出身,一直以來都對山貨情有獨鐘,平時便喜歡在「十蚊店」里翻找喜歡的舊貨;黑地的商品,多數都是他從香港一家家傳統山貨鋪囤積的貨物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好物,市面上則很少有機會見到。 店鋪裡的貨品種類數量繁多,不同材質的商品堆放在一起,卻能做到亂中有序,呈現出一種混合多元的空間美學。可以見到繁雜的商品中,不少都是獨具香港特色的復古舊物。 來自粵東磁廠的彩瓷碗,每一件瓷碗上面的花紋都是由師傅人手繪製而成的,這項傳承了三代的手繪彩瓷技藝目前在香港也僅存這一家。 「駱駝牌暖水壺」:了解商品詳情 在香港擁有70多年歷史的「駱駝牌」,大概是至今唯一仍在堅持「香港製造」的暖水壺。該暖水壺早在1940年於香港設廠,產品經久耐用,在當時可是家家必備的經典家居用品。 「駱駝牌暖水壺」:了解商品詳情 黑地中出售的暖水壺依舊保持四五十年代的造型,有紅、綠、藍三種顏色,復古樣式仿佛是只有在老式港片中才能見到的道具。擺放在家裡,不僅不會顯得過時老氣,反而極具復古型格。「駱駝牌」新推出的復刻系列,簡潔耐看的舊式造型中注入現代工業風設計元素,縮小版的尺寸更適合出行攜帶,Tiffany Blue 的款式甚至一推出便大受年輕人歡迎。 「豆花片」:了解商品詳情 在雜貨鋪的角落堆放的金屬貨品中,這款橢圓形的鐵片乍一看讓人一頭霧水,其實這是用舊時的豆花勺手工改造而成的名片盤。這款「豆花片」出自于梁添刀廠,是「香港製造」的代表商鋪之一,幾十年的老字號招牌在香港人眼中已是優質和信譽的象征。 「豆花片」:了解商品詳情 「豆花片」的表面還依然保留著人手捶打的凹凸痕跡,雖沒有機器壓制的光滑精緻,但經敲打留下的粗礪質感,反而為它增添了幾分人情味。 「棉胎拍」:了解商品詳情 店鋪中間懸掛著藤條編織而成的棉胎拍,在八九十年代是最常見的家用品,現在則多為塑料和金屬所制。事實上,藤條色澤光潤,彈性好,製成的棉胎拍柔軟且有韌性,不易變形,並且手感極佳。天然的材質再加上這懷舊的造型,閒置時擺放在家裡,也可以當做一件樸實雅緻的工藝品來欣賞。 除了這些在香港老鋪中挑選的雜貨,阿pang也會專門從日本購入柳宗理等設計大家的精品,品類和價格不一,但每一件選品都以「實用」作為首要原則,當然也要符合阿pang本人對器具的審美。「我不賣裝飾品,店裡的每一件商品一定是可以在生活中真正用到的東西。來買的客人,有些是和我一樣喜歡簡約設計的器具,使用起來也會有滿足感;但也有很多當地的街坊過來,就為了買一件很實用的生活必需品。」 如果你也對這些復古舊物情有獨鐘,如果你也喜歡這些良心優質的「香港製造」,不妨也買一件舊式好物回去,在日復一日的使用中感受這傳承了幾十年的生活智慧。
香港傳統舊物尋寶|端Mall X 黑地
「山貨,是指以竹、草、藤等天然物料手工製成的日常用品,因原料取自於山野之中,便統稱為『山貨』。開埠時期的香港,人們依然靠海吃海,靠山用山,山貨也因此成為這裡獨具時代印記的特色之一。」 隨著時代的發展,香港傳統的舊式山貨鋪一間間消失倒閉,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現代連鎖店或批發行。一位香港的年輕人卻逆勢而為,在石硤尾的老區中經營起了一家現代風格的雜貨鋪——黑地。這次,端Mall與黑地山貨鋪合作的「香港傳統舊物」專題,希望能賦予舊式山貨新的生命力,讓這些傳承歷史的「香港製造」,和不忘初心的本土優質設計不會被大家遺忘。 店名「黑地」,來源於店鋪對面用瀝青鋪成的足球場,在地特色的名字讓這家雜貨店顯得人情味十足。店鋪的兩面用明亮透徹的落地窗圍起,裡面則是頗具工業風格的灰色水泥墻,寬敞大開的前門讓小小的雜貨鋪顯得明朗通透,店內裝飾的綠植香草,則帶來一絲清新雅緻,整體空間的設計頗具日式美學的風格體驗。 雜貨鋪店主阿pang是平面設計師出身,一直以來都對山貨情有獨鐘,平時便喜歡在「十蚊店」里翻找喜歡的舊貨;黑地的商品,多數都是他從香港一家家傳統山貨鋪囤積的貨物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好物,市面上則很少有機會見到。 店鋪裡的貨品種類數量繁多,不同材質的商品堆放在一起,卻能做到亂中有序,呈現出一種混合多元的空間美學。可以見到繁雜的商品中,不少都是獨具香港特色的復古舊物。 來自粵東磁廠的彩瓷碗,每一件瓷碗上面的花紋都是由師傅人手繪製而成的,這項傳承了三代的手繪彩瓷技藝目前在香港也僅存這一家。 「駱駝牌暖水壺」:了解商品詳情 在香港擁有70多年歷史的「駱駝牌」,大概是至今唯一仍在堅持「香港製造」的暖水壺。該暖水壺早在1940年於香港設廠,產品經久耐用,在當時可是家家必備的經典家居用品。 「駱駝牌暖水壺」:了解商品詳情 黑地中出售的暖水壺依舊保持四五十年代的造型,有紅、綠、藍三種顏色,復古樣式仿佛是只有在老式港片中才能見到的道具。擺放在家裡,不僅不會顯得過時老氣,反而極具復古型格。「駱駝牌」新推出的復刻系列,簡潔耐看的舊式造型中注入現代工業風設計元素,縮小版的尺寸更適合出行攜帶,Tiffany Blue 的款式甚至一推出便大受年輕人歡迎。 「豆花片」:了解商品詳情 在雜貨鋪的角落堆放的金屬貨品中,這款橢圓形的鐵片乍一看讓人一頭霧水,其實這是用舊時的豆花勺手工改造而成的名片盤。這款「豆花片」出自于梁添刀廠,是「香港製造」的代表商鋪之一,幾十年的老字號招牌在香港人眼中已是優質和信譽的象征。 「豆花片」:了解商品詳情 「豆花片」的表面還依然保留著人手捶打的凹凸痕跡,雖沒有機器壓制的光滑精緻,但經敲打留下的粗礪質感,反而為它增添了幾分人情味。 「棉胎拍」:了解商品詳情 店鋪中間懸掛著藤條編織而成的棉胎拍,在八九十年代是最常見的家用品,現在則多為塑料和金屬所制。事實上,藤條色澤光潤,彈性好,製成的棉胎拍柔軟且有韌性,不易變形,並且手感極佳。天然的材質再加上這懷舊的造型,閒置時擺放在家裡,也可以當做一件樸實雅緻的工藝品來欣賞。 除了這些在香港老鋪中挑選的雜貨,阿pang也會專門從日本購入柳宗理等設計大家的精品,品類和價格不一,但每一件選品都以「實用」作為首要原則,當然也要符合阿pang本人對器具的審美。「我不賣裝飾品,店裡的每一件商品一定是可以在生活中真正用到的東西。來買的客人,有些是和我一樣喜歡簡約設計的器具,使用起來也會有滿足感;但也有很多當地的街坊過來,就為了買一件很實用的生活必需品。」 如果你也對這些復古舊物情有獨鐘,如果你也喜歡這些良心優質的「香港製造」,不妨也買一件舊式好物回去,在日復一日的使用中感受這傳承了幾十年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