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奧運金牌游泳選手都用的護膚產品
在澳洲這國度,水上活動差不多是當地人與生俱來的興趣。 在蔚藍的天空,陽光的熱烈歡迎下,水上活動令人任意,令人飛揚,但同時卻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問題:你皮膚會曬傷--澳洲奧運游泳金牌得獎者Michael Klim尤是感受最深。 現年三十九歲的Michael Klim雖然已退役,但仍保留一身古銅色肌膚、六塊腹肌、以及他的招牌式自信笑容。這位前奧運金牌得主仍然是大眾的寵兒,而且成功地由一名游泳運動員轉營為成功商人,更成立了護膚品牌Milk & Co。 這個轉身並非突然。正正是因為他的運動事業讓他深切明白到護膚的重要。這位多面金牌得主也曾受到海水、陽光及泳池的氯化物所影響,日以繼夜的操練讓他的皮膚長期遭受不良因素影響而變得極度乾燥。因此,他不得不好好保護皮膚,但他感覺到市面上缺乏天然的男士護膚品牌,於是在2008年成立品牌,開始出售純天然澳洲製造的護膚系列,這就是Milk & Co初成立的故事。 其實就連Michael也沒想過自己退役後會轉營成為護膚品牌的負責人,他說一切都是偶然的,也是命中注定的。1998年開始是Michael的黃金年代,他主要的游泳獎牌就是於1998至2001年的各項賽事中所得,當中當然包括2000年悉尼奧運會。後來他因傷而被迫退下戰線,然而,事出巧合,在那段時間均有不同的護膚品牌邀請他出任代言人,但他想,他為什麼不試試自己做一個真正秉承天然、用料純正、澳洲製造,以及價錢相宜的優質產品?於是他成立了Milk & Co,「Milk」就是Micheal的姓氏Klim倒轉的串法,意即牛奶,牛奶給人「自然」、「適合大部分人」的原始感覺。 最初由三件產品起家,九年後的今天,除了發展至男士、女士及嬰兒三個系列超過三十件產品,還讓品牌衝出澳洲到香港等地。產品大受歡迎,除了因為產品均於澳洲墨爾本製造,所有男士護膚系列均採用與海洋有關的材料製成,而女士及嬰兒系列則採用天然物料的衍生物製成;而且每件產品的包裝也是可生物降解,完全符合回歸自然的理念。 產品的成功亦因為Michael深明現代人急促生活的要求,Milk & Co的大部分產品可以同時達到多種功能,譬如洗髮產品同時可以護髮、洗臉同時磨砂、年輕化肌膚同時達到緊緻效果。 又天然,又可回應繁忙都市人的追求,還等甚麼?
奧運金牌游泳選手都用的護膚產品
在澳洲這國度,水上活動差不多是當地人與生俱來的興趣。 在蔚藍的天空,陽光的熱烈歡迎下,水上活動令人任意,令人飛揚,但同時卻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問題:你皮膚會曬傷--澳洲奧運游泳金牌得獎者Michael Klim尤是感受最深。 現年三十九歲的Michael Klim雖然已退役,但仍保留一身古銅色肌膚、六塊腹肌、以及他的招牌式自信笑容。這位前奧運金牌得主仍然是大眾的寵兒,而且成功地由一名游泳運動員轉營為成功商人,更成立了護膚品牌Milk & Co。 這個轉身並非突然。正正是因為他的運動事業讓他深切明白到護膚的重要。這位多面金牌得主也曾受到海水、陽光及泳池的氯化物所影響,日以繼夜的操練讓他的皮膚長期遭受不良因素影響而變得極度乾燥。因此,他不得不好好保護皮膚,但他感覺到市面上缺乏天然的男士護膚品牌,於是在2008年成立品牌,開始出售純天然澳洲製造的護膚系列,這就是Milk & Co初成立的故事。 其實就連Michael也沒想過自己退役後會轉營成為護膚品牌的負責人,他說一切都是偶然的,也是命中注定的。1998年開始是Michael的黃金年代,他主要的游泳獎牌就是於1998至2001年的各項賽事中所得,當中當然包括2000年悉尼奧運會。後來他因傷而被迫退下戰線,然而,事出巧合,在那段時間均有不同的護膚品牌邀請他出任代言人,但他想,他為什麼不試試自己做一個真正秉承天然、用料純正、澳洲製造,以及價錢相宜的優質產品?於是他成立了Milk & Co,「Milk」就是Micheal的姓氏Klim倒轉的串法,意即牛奶,牛奶給人「自然」、「適合大部分人」的原始感覺。 最初由三件產品起家,九年後的今天,除了發展至男士、女士及嬰兒三個系列超過三十件產品,還讓品牌衝出澳洲到香港等地。產品大受歡迎,除了因為產品均於澳洲墨爾本製造,所有男士護膚系列均採用與海洋有關的材料製成,而女士及嬰兒系列則採用天然物料的衍生物製成;而且每件產品的包裝也是可生物降解,完全符合回歸自然的理念。 產品的成功亦因為Michael深明現代人急促生活的要求,Milk & Co的大部分產品可以同時達到多種功能,譬如洗髮產品同時可以護髮、洗臉同時磨砂、年輕化肌膚同時達到緊緻效果。 又天然,又可回應繁忙都市人的追求,還等甚麼?

廢青設計師Kevin Cheung:用香港人製造的垃圾,創作專屬香港的設計
表面上Upcycling產品好像只是單純的垃圾回收再造,若然細心留意,會發現產品的原材料某種程度上顯示出香港人的生活消費習慣。 回想十年前,香港的環保意念未算普及,普遍人對Upcycling(升級再造)這個詞彙相當陌生,當張瑋晉(Kevin Cheung)站出來成為升級再造產品設計師之時,大眾對他的印象都是「執垃圾嗰條友。」 自從首批在2011年推出的產品boombottle開始,Kevin便常常遊走於各大垃圾場,收集工廠、餐廳丟棄的「廢物」,甚至主動尋找廠商合作,希望能建立穩定的「垃圾」供應,再重新賦與生命,製作能夠長期生產的升級再造產品。 __________ 「傑出廢青」搜出香港人消費習慣 「每個設計師都有不同動機去創作產品,我很多時候會被香港發生的事啓發,去設計一些能幫助社會的產品。」雖然很多人稱他的產品為垃圾再造,但Kevin不會當這些廢棄用品為垃圾,在他眼中,是一種原材料。 「對我來說,當我拿到一件產品,首先看到的是用什麼材料製造,有何特性、耐不耐用等,就像一條牛仔褲,我會看到是一匹布。」頭幾年在產品開發時,除了成名作boombottle的膠樽找到工廠供應,其他的產品,都是Kevin不斷遊走各大垃圾場、後巷尋找。然而拖回不少廢物回工作室後,才發現沒有穩定供應,便不能持續生產。 「試過閃過一件產品意念,就是用蒸籠設計家品,像枱燈、喇叭,弄了幾個,才發現香港很難找得到廢棄蒸籠,就算有,也是發霉變黑的殘舊蒸籠。」這件事啓發了他,要真正解決香港的廢物問題,不如從香港慣常製造的垃圾開始尋找。 像在佔中期間,他合作的回收商除了送來醫院丟棄的白膠樽外,還有一大堆生理鹽水透明樽、遮骨,他們拿來研究,看看能做些什麼。「後來我把遮骨變成手琴樂器的琴弦。」 然後香港人愛喝紅酒,朗豪酒店長期運送紅酒箱到他的工作室;上班一族天天咖啡不離手,咖啡店有大量咖啡豆袋;還有灣仔會議展覽中心的地氈、單車店的廢棄單車轆及輪呔等。「從垃圾的數量,某程度上看得出香港人的消費習慣,就像單車一樣,這幾年愈來愈多人愛騎單車,便有更多單車零件供應。」 以上種種都是穩定供應的廢物來源。Kevin發明的產品,也會盡量反映出香港人當下的日常生活及興趣,例如牛仔褲製成的iPhone套、電飯煲內膽製成的單車鈴,以及跟本地設計品牌BeCandle合作,把電飯煲內膽做成盛載香薰樹脂的容器。 「香港大部分的原材料都從外國入口,再製作出產品發售,我就視這些『廢物』為香港的原材料,因為我看得出他們還有用處、還有生命力。」 __________ 這個我就算很廢,仍熱血過權威 2015年,Kevin甚至與香港本地歌手黎曉陽合作創作歌曲〈香港傑出廢青〉,充分發揚他的「廢物」哲學: 「忙着發夢我就未覺得我是零 忙於親手改好世情」 「不跟指派線路行 實踐青春一次 無謂接受慣例在社會裏浮沉 寧願低窪之中獻身」 「這個我就算很廢 仍熱血過權威 這個我就算很細 強大志氣能開啟 對付各種巨人 用心當小蟻 廢墟裏 自找空位發揮」 整首歌的MV裹,所有樂器如結他、鼓都由Kevin一手設計,與歌手黎曉陽及創作團隊到垃圾場執拾,一齊討論一齊創造。甚至歌曲出街後,不少人也稱他為「廢青」,Kevin自言毫不介意。 「設計師就是去解決問題,能夠扭轉物件用途讓它重生,我覺得很有意義。」回想起小時候,Kevin試過摺紙飛機賣給同學,「我摺的飛機頭比較重,還把機翼𠝹得像戰鬥機,可以飛五、六張枱遠,不斷收到同學的訂單。」不愛讀書背理論,喜歡落手落腳DIY做實驗,拿着一張張廢紙變成戰鬥機,「見到他們開心的神情,我就覺得很滿足。」 Kevin在2009年於理工大學產品設計學系畢業後,也曾走入社會巨輪,加入電子公司擔任產品設計師,做個打工仔。「那一年我幫忙設計充電器、電芯、電筒等,但是總覺得很死板,不斷地製造垃圾,很不環保,也難以發揮創意。」試過正常的打工生涯,工餘時間裏鑽研Upcycling產品,拿着第一批boombottle到市集擺賣,「咦,好似Work喎,賺到錢喎。」便毅然辭職,專注發展他的「廢青」之路。 「一開頭好多人覺得我玩緊市場策略,只係Gimmick,用了很長時間去解析什麼是升級再造,為什麼這些產品不是垃圾、如何源頭減廢等。」七年過去,Kevin回想這些年來最大的轉變,最慶幸是不用再解析太多何謂Upcycling,也多了同路人。「有更多人一齊去關注環保議題,力量大了,創作也更開心。」
廢青設計師Kevin Cheung:用香港人製造的垃圾,創作專屬香港的設計
表面上Upcycling產品好像只是單純的垃圾回收再造,若然細心留意,會發現產品的原材料某種程度上顯示出香港人的生活消費習慣。 回想十年前,香港的環保意念未算普及,普遍人對Upcycling(升級再造)這個詞彙相當陌生,當張瑋晉(Kevin Cheung)站出來成為升級再造產品設計師之時,大眾對他的印象都是「執垃圾嗰條友。」 自從首批在2011年推出的產品boombottle開始,Kevin便常常遊走於各大垃圾場,收集工廠、餐廳丟棄的「廢物」,甚至主動尋找廠商合作,希望能建立穩定的「垃圾」供應,再重新賦與生命,製作能夠長期生產的升級再造產品。 __________ 「傑出廢青」搜出香港人消費習慣 「每個設計師都有不同動機去創作產品,我很多時候會被香港發生的事啓發,去設計一些能幫助社會的產品。」雖然很多人稱他的產品為垃圾再造,但Kevin不會當這些廢棄用品為垃圾,在他眼中,是一種原材料。 「對我來說,當我拿到一件產品,首先看到的是用什麼材料製造,有何特性、耐不耐用等,就像一條牛仔褲,我會看到是一匹布。」頭幾年在產品開發時,除了成名作boombottle的膠樽找到工廠供應,其他的產品,都是Kevin不斷遊走各大垃圾場、後巷尋找。然而拖回不少廢物回工作室後,才發現沒有穩定供應,便不能持續生產。 「試過閃過一件產品意念,就是用蒸籠設計家品,像枱燈、喇叭,弄了幾個,才發現香港很難找得到廢棄蒸籠,就算有,也是發霉變黑的殘舊蒸籠。」這件事啓發了他,要真正解決香港的廢物問題,不如從香港慣常製造的垃圾開始尋找。 像在佔中期間,他合作的回收商除了送來醫院丟棄的白膠樽外,還有一大堆生理鹽水透明樽、遮骨,他們拿來研究,看看能做些什麼。「後來我把遮骨變成手琴樂器的琴弦。」 然後香港人愛喝紅酒,朗豪酒店長期運送紅酒箱到他的工作室;上班一族天天咖啡不離手,咖啡店有大量咖啡豆袋;還有灣仔會議展覽中心的地氈、單車店的廢棄單車轆及輪呔等。「從垃圾的數量,某程度上看得出香港人的消費習慣,就像單車一樣,這幾年愈來愈多人愛騎單車,便有更多單車零件供應。」 以上種種都是穩定供應的廢物來源。Kevin發明的產品,也會盡量反映出香港人當下的日常生活及興趣,例如牛仔褲製成的iPhone套、電飯煲內膽製成的單車鈴,以及跟本地設計品牌BeCandle合作,把電飯煲內膽做成盛載香薰樹脂的容器。 「香港大部分的原材料都從外國入口,再製作出產品發售,我就視這些『廢物』為香港的原材料,因為我看得出他們還有用處、還有生命力。」 __________ 這個我就算很廢,仍熱血過權威 2015年,Kevin甚至與香港本地歌手黎曉陽合作創作歌曲〈香港傑出廢青〉,充分發揚他的「廢物」哲學: 「忙着發夢我就未覺得我是零 忙於親手改好世情」 「不跟指派線路行 實踐青春一次 無謂接受慣例在社會裏浮沉 寧願低窪之中獻身」 「這個我就算很廢 仍熱血過權威 這個我就算很細 強大志氣能開啟 對付各種巨人 用心當小蟻 廢墟裏 自找空位發揮」 整首歌的MV裹,所有樂器如結他、鼓都由Kevin一手設計,與歌手黎曉陽及創作團隊到垃圾場執拾,一齊討論一齊創造。甚至歌曲出街後,不少人也稱他為「廢青」,Kevin自言毫不介意。 「設計師就是去解決問題,能夠扭轉物件用途讓它重生,我覺得很有意義。」回想起小時候,Kevin試過摺紙飛機賣給同學,「我摺的飛機頭比較重,還把機翼𠝹得像戰鬥機,可以飛五、六張枱遠,不斷收到同學的訂單。」不愛讀書背理論,喜歡落手落腳DIY做實驗,拿着一張張廢紙變成戰鬥機,「見到他們開心的神情,我就覺得很滿足。」 Kevin在2009年於理工大學產品設計學系畢業後,也曾走入社會巨輪,加入電子公司擔任產品設計師,做個打工仔。「那一年我幫忙設計充電器、電芯、電筒等,但是總覺得很死板,不斷地製造垃圾,很不環保,也難以發揮創意。」試過正常的打工生涯,工餘時間裏鑽研Upcycling產品,拿着第一批boombottle到市集擺賣,「咦,好似Work喎,賺到錢喎。」便毅然辭職,專注發展他的「廢青」之路。 「一開頭好多人覺得我玩緊市場策略,只係Gimmick,用了很長時間去解析什麼是升級再造,為什麼這些產品不是垃圾、如何源頭減廢等。」七年過去,Kevin回想這些年來最大的轉變,最慶幸是不用再解析太多何謂Upcycling,也多了同路人。「有更多人一齊去關注環保議題,力量大了,創作也更開心。」
當傳統茶葉遇上新派茶道|Jrink
飲茶,在香港早已成為了一種特有的風俗文化。人們在茶樓裡看報或交談,便可悠閒地度過一個上午;舊時所說「一盅兩件,水滾茶靚」,描述的正是這種港式飲茶的精髓。「飲茶文化」雖傳承已久,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卻更願意聚集在各式新潮的飲品店中,咖啡店和酒吧在香港街頭隨處可見,而說起「茶樓」、「茶館」,則會給人以「傳統」,「老式」,「陪長輩去的地方」等老化的刻板印象 。 但有一位香港的年輕人,卻希望能夠在今代重新演繹茶予人的印象。這次為大家介紹的,便是一家致力推廣新派茶道的茶店--Jrink。創始人 Jessica 從加拿大留學回來,並將國外的新式茶文化帶到了香港,希望可以透過介紹現代茶藝和供應獨一無二的茶品,為一向視茶為傳統飲品的香港帶來一點衝擊,讓「茶」變得年輕化。 遠離鬧市的街道邊,佇立著一家別緻的小店,天藍色的招牌明快又顯眼,兩面的落地窗讓不大的店裡顯得寬敞透亮。Jessica大學修讀藝術歷史,之前也是從事設計工作,從店內茶品的包裝,到整間店的裝潢,都是Jessica一手設計,簡約的設計風格充分體現了她對藝術的獨特見解。店裡,白牆加上原木的桌椅和櫃檯,穿插著工業風的黑色鐵架,第一眼看起來絕對會誤以為又是一家別有格調的咖啡店,很難想像這其實是一家「茶館」。 進入 Jrink,你很難忽略牆上滿滿擺放著的茶葉罐,每一個上面都寫著不同茶葉的名字,按標籤顏色的漸變依次排列。下方的陳列架上,更是整齊地擺放出各罐茶葉的樣品,供大家聞品。Jrink為客人提供茶葉可大致分為8大類:紅茶、烏龍、綠茶、抹茶、白茶、南非茶、果茶及草本茶,合共有超過一百二十種。在這裡,除了在茶樓裡常見的普洱壽眉,你還可以品嚐到中西合璧的「fusion」或各種西式新潮的茶類,口味更是千變萬化。 在這一百多種的茶葉中,每一款都是Jrink團隊花費長時間親自研發調製而成,從茶底、香料至乾果,Jrink採用的原料來自世界各地,但都是高質天然,不含化學成份;茶葉的味道及香氣更是多種多樣,從輕盈清新的花果香茶湯,到口感醇厚的濃茶,甚至是雲尼拿奶香的創新口味都可以在這裡品嚐到。不同的茶,其中的花與草本還具有不同的功效,你可以挑選到你所需要的,也能找到你最鍾愛的那杯茶。 沖泡方面,jrink更是有自己的獨門技巧。進入jrink大門的第一眼,你便會被工作台上放置的沖泡機器所吸引,一台看起來科技感十足的Alpha Dominche Steampunk 咖啡機。用咖啡機來泡茶,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它能準確地調整水的份量與溫度,為各種茶度身訂造最適合的沖泡方式;比起單用熱水來沖泡茶葉,更能完美發揮出原葉的香氣和口感。 為了讓客人嚐到更專業的茶品,身為創始人的 Jess,不僅會參加茶藝課程的培訓,還會購書自學世界各地的茶文化,他們研發出的茶品,不僅有著來自原產地的獨特香味,還會再配上恰當的花果做出清新又豐富的口感層次。而這次我們向大家推薦的,則是店中主打的兩款,單罐「南非茶」和「綠茶&烏龍」組合。 這款南非茶中,在經典醇香的原葉中加入香蕉乾片和可可豆,口味清新解膩。在店中,Jrink常常會用這款南非茶作為茶底沖調奶茶,鮮泡的濃茶配上絲綿的奶泡,口感比傳統奶茶更豐富獨特。 這款茶葉組合裡包含一罐綠茶,一罐金萱烏龍。綠茶是以煎茶與玄米茶作茶基,再加入菠蘿、芒果等乾果片,喝起來茶湯順滑,香甜軟綿。而另外一罐,則是來自台灣的高山金萱烏龍,其罕見的種植地理環境,讓茶葉帶有絲絲天然奶香味,非常獨特。 傳統的茶葉,在創新的花果搭配和高科技的沖泡後,也能變得十分有趣新潮。如果你厭倦了咖啡的味道,不妨也來一杯有性格有特色的現代清茶吧!
當傳統茶葉遇上新派茶道|Jrink
飲茶,在香港早已成為了一種特有的風俗文化。人們在茶樓裡看報或交談,便可悠閒地度過一個上午;舊時所說「一盅兩件,水滾茶靚」,描述的正是這種港式飲茶的精髓。「飲茶文化」雖傳承已久,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卻更願意聚集在各式新潮的飲品店中,咖啡店和酒吧在香港街頭隨處可見,而說起「茶樓」、「茶館」,則會給人以「傳統」,「老式」,「陪長輩去的地方」等老化的刻板印象 。 但有一位香港的年輕人,卻希望能夠在今代重新演繹茶予人的印象。這次為大家介紹的,便是一家致力推廣新派茶道的茶店--Jrink。創始人 Jessica 從加拿大留學回來,並將國外的新式茶文化帶到了香港,希望可以透過介紹現代茶藝和供應獨一無二的茶品,為一向視茶為傳統飲品的香港帶來一點衝擊,讓「茶」變得年輕化。 遠離鬧市的街道邊,佇立著一家別緻的小店,天藍色的招牌明快又顯眼,兩面的落地窗讓不大的店裡顯得寬敞透亮。Jessica大學修讀藝術歷史,之前也是從事設計工作,從店內茶品的包裝,到整間店的裝潢,都是Jessica一手設計,簡約的設計風格充分體現了她對藝術的獨特見解。店裡,白牆加上原木的桌椅和櫃檯,穿插著工業風的黑色鐵架,第一眼看起來絕對會誤以為又是一家別有格調的咖啡店,很難想像這其實是一家「茶館」。 進入 Jrink,你很難忽略牆上滿滿擺放著的茶葉罐,每一個上面都寫著不同茶葉的名字,按標籤顏色的漸變依次排列。下方的陳列架上,更是整齊地擺放出各罐茶葉的樣品,供大家聞品。Jrink為客人提供茶葉可大致分為8大類:紅茶、烏龍、綠茶、抹茶、白茶、南非茶、果茶及草本茶,合共有超過一百二十種。在這裡,除了在茶樓裡常見的普洱壽眉,你還可以品嚐到中西合璧的「fusion」或各種西式新潮的茶類,口味更是千變萬化。 在這一百多種的茶葉中,每一款都是Jrink團隊花費長時間親自研發調製而成,從茶底、香料至乾果,Jrink採用的原料來自世界各地,但都是高質天然,不含化學成份;茶葉的味道及香氣更是多種多樣,從輕盈清新的花果香茶湯,到口感醇厚的濃茶,甚至是雲尼拿奶香的創新口味都可以在這裡品嚐到。不同的茶,其中的花與草本還具有不同的功效,你可以挑選到你所需要的,也能找到你最鍾愛的那杯茶。 沖泡方面,jrink更是有自己的獨門技巧。進入jrink大門的第一眼,你便會被工作台上放置的沖泡機器所吸引,一台看起來科技感十足的Alpha Dominche Steampunk 咖啡機。用咖啡機來泡茶,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它能準確地調整水的份量與溫度,為各種茶度身訂造最適合的沖泡方式;比起單用熱水來沖泡茶葉,更能完美發揮出原葉的香氣和口感。 為了讓客人嚐到更專業的茶品,身為創始人的 Jess,不僅會參加茶藝課程的培訓,還會購書自學世界各地的茶文化,他們研發出的茶品,不僅有著來自原產地的獨特香味,還會再配上恰當的花果做出清新又豐富的口感層次。而這次我們向大家推薦的,則是店中主打的兩款,單罐「南非茶」和「綠茶&烏龍」組合。 這款南非茶中,在經典醇香的原葉中加入香蕉乾片和可可豆,口味清新解膩。在店中,Jrink常常會用這款南非茶作為茶底沖調奶茶,鮮泡的濃茶配上絲綿的奶泡,口感比傳統奶茶更豐富獨特。 這款茶葉組合裡包含一罐綠茶,一罐金萱烏龍。綠茶是以煎茶與玄米茶作茶基,再加入菠蘿、芒果等乾果片,喝起來茶湯順滑,香甜軟綿。而另外一罐,則是來自台灣的高山金萱烏龍,其罕見的種植地理環境,讓茶葉帶有絲絲天然奶香味,非常獨特。 傳統的茶葉,在創新的花果搭配和高科技的沖泡後,也能變得十分有趣新潮。如果你厭倦了咖啡的味道,不妨也來一杯有性格有特色的現代清茶吧!

如何讓心意不落入俗套?我們為你準備了一份情人節送禮攻略!
讓人又愛又恨的情人節又要到了,大家在與心愛的人甜蜜約會的期待之餘,是不是也正糾結著送什麼禮物才好呢?其實,互贈禮物雖然成了過情人節必不可少的儀式之一,但向伴侶傳達出自己的心意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如何讓自己的禮物足夠貼心,又有驚喜呢?不妨看看我們準備的這份「送禮攻略」中,能為大家帶來什麼可行的靈感吧! 同時,我們還為你準備了一份小禮物,情人節期間,如果購物滿 $388,我們還會贈送「端傳媒」定制 mug cup 一對喲~ -------------------------------------- ☀️ 暖心心意--女友禮物篇 ☀️ 1. 794729 metalwork 送一朵表達愛意的西蘭花 查看系列產品 售價:$992 情人節想送花,又不想被說「老土」?這朵西蘭花或許可以拯救你! 來自香港的原創飾品品牌「794729 metalwork」,用天然的植物作為澆鑄的模具,再用液態銀將它們的原始型態永久地保留下來,最後,技藝精湛的師傅打磨加工,才做出最後精緻的首飾。 售價:$918 做成銀飾的西蘭花,永遠凝固在了最美的那一刻,小巧精緻的造型和設計師天馬行空的創意,比送鮮花來得更加別緻有趣~ 2. Bathe to basics 天然的才是最貼心的呵護 查看系列產品 售價:$96起 女人對於化妝品和護膚品的追求似乎是沒有止境的。她為了你在變得越來越美,除了言語上對她的肯定,你還可以貼心地讓她的美麗少一點負擔。送她一款對皮膚少一點傷害的純天然護膚品,雖不是名牌,卻很能代表你的用心,要知道,你的體貼和寵愛勝過她的任何保養品。...
如何讓心意不落入俗套?我們為你準備了一份情人節送禮攻略!
讓人又愛又恨的情人節又要到了,大家在與心愛的人甜蜜約會的期待之餘,是不是也正糾結著送什麼禮物才好呢?其實,互贈禮物雖然成了過情人節必不可少的儀式之一,但向伴侶傳達出自己的心意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如何讓自己的禮物足夠貼心,又有驚喜呢?不妨看看我們準備的這份「送禮攻略」中,能為大家帶來什麼可行的靈感吧! 同時,我們還為你準備了一份小禮物,情人節期間,如果購物滿 $388,我們還會贈送「端傳媒」定制 mug cup 一對喲~ -------------------------------------- ☀️ 暖心心意--女友禮物篇 ☀️ 1. 794729 metalwork 送一朵表達愛意的西蘭花 查看系列產品 售價:$992 情人節想送花,又不想被說「老土」?這朵西蘭花或許可以拯救你! 來自香港的原創飾品品牌「794729 metalwork」,用天然的植物作為澆鑄的模具,再用液態銀將它們的原始型態永久地保留下來,最後,技藝精湛的師傅打磨加工,才做出最後精緻的首飾。 售價:$918 做成銀飾的西蘭花,永遠凝固在了最美的那一刻,小巧精緻的造型和設計師天馬行空的創意,比送鮮花來得更加別緻有趣~ 2. Bathe to basics 天然的才是最貼心的呵護 查看系列產品 售價:$96起 女人對於化妝品和護膚品的追求似乎是沒有止境的。她為了你在變得越來越美,除了言語上對她的肯定,你還可以貼心地讓她的美麗少一點負擔。送她一款對皮膚少一點傷害的純天然護膚品,雖不是名牌,卻很能代表你的用心,要知道,你的體貼和寵愛勝過她的任何保養品。...

負擔得起的奢華:訂製一支機械錶、訂製你的專屬回憶
想要特製一支個人化的腕錶,向來都是富豪玩意,但這難道不能是普通人都能負擔得起的設計服務嗎? 創業一年的香港特製手錶品牌Eoniq,取Eonic之意,代表無盡的時間、永恆的意思,套用在時間上合理不過。 然而,對於創辦人之一Quinn(黎鈞國)來說,每支特製的人手裝嵌手錶都有着不同的人生故事,意義珍貴,把這些故事刻劃在手錶上,就像和時間一樣能永恆地傳頌下去。 「手錶好比一個人的象徵,或多或少能從錶款設計看出主人的品味和性格,甚至代表了他某段人生的歷程。」 特製設計的意義 Quinn從小就愛拆開機械錶窺探當中的機械原理,讀書時期以拆錶為樂,拆完又重新裝嵌,實行自學製錶。後來遠赴史丹福大學修讀機械工程碩士課程後,回港先後從事管理諮詢顧問及電腦公司的產品經理,不過也放不下心中的嗜好,開始購入零件砌出心水的機械錶款。 「有次我戴着自己設計的手錶前往慈善拍賣會,會上一名善長說很喜歡我的手錶,出價13萬購入,我便想,既然有人喜歡我的創作,製錶也可能成為一個商機?」 後來他開始幫朋友設計機械錶,也購入不少喜愛的名錶收藏研究,作為愛錶之人,他開始感受到身邊不少人與他有同一個苦惱。「很多人都會渴望自己設計手錶,卻找不到一間高質素而價錢適宜的公司幫忙製造,想要從零件入手自製款式,基本要五萬元起跳,價格相當昂貴,普通人根本難以負擔。」 在接觸過的客人之中,他發現大多數的客人並非追求手錶的配件有多名貴,而是希望紀念某段時間經歷。又或用作送禮,以時針、零件等配搭風格來傳遞訊息,意義及故事遠比手錶的價錢來得重要。 於是兩年前Quinn與兩位朋友成立Eoniq,推出手錶設計網上平台,提供數十個設計範本,客人可以自行配搭機芯、機殻、錶面、時針秒針及錶帶等,同時可上載錶面圖案或刻上名字。每個步驟的款式選擇都能即時預覽,完成設計後再由專業的手錶師傅裝嵌,約兩個月便能收到這支特製腕錶。而且要價不過兩千港幣出頭。 現時網站有兩款錶選擇,分別是機械腕錶系列Pinot Blanc及飛行腕錶Navigator,兩者均用上藍寶石錶鏡及底藝,錶殻則使用堅硬度高的316L不銹鋼,並採用日本Miyota8系鏤空機械機芯,動力儲備超過40小時,以基本設備來說,絕對能達到一般人對高質機械錶的追求。 至於兩者的不同,在於Pinot Blanc傾向以時尚配搭為主,是基本的機械錶配備,錶面以激光技術製作,顏色選擇較多。Navigator則偏向功能為主,多出防水100米深的功能,也可選擇具備夜光功能的錶盤及防刮花錶殻。Quinn坦言Navigator是後來加上的款式,因為不少客人均渴求一款更加耐用的錶款,「他們不止是戴上班這麼簡單,還想行山、游水時配戴,便特別為他們加入這些功能。」 「記得有個故事印象特別深刻,有位加拿大的客人希望設計一支錶送給患病的父親,由於父親曾當軍人,性格堅毅不屈,於是錶款設計也特別硬朗。後來父親過世,他把手錶送回兒子,希望他謹記做人要堅強,堅強在於為人設想及適時伸出援手,不能只為自己而活,同時亦希望兒子記得父子之間的回憶。這幾個月客人也在Twitter hashtag了Eoniq,讓我們看到這支錶與他們父子間的故事,那一刻覺得非常感動,心想能為別人特製出超越金錢與時間的價值,就知道我們這樣做是有意義的。」 看過無數的手錶故事,有父母送給子女作結婚禮物,有情侶用作週年紀念,亦有兒孫送給婆婆,模仿逝去的公公常戴的錶款設計創作,讓她寄託思念之情。看過這種種的故事,Quinn自言也是一種無形的推動力。 「發展年半以來,我們現在的製作要求,確實比創業時高出多倍,因為當你看到這些故事時,你便會想做得更好,不想辜負他們賦予手錶的意義。」 圖片提供:Eoniq
負擔得起的奢華:訂製一支機械錶、訂製你的專屬回憶
想要特製一支個人化的腕錶,向來都是富豪玩意,但這難道不能是普通人都能負擔得起的設計服務嗎? 創業一年的香港特製手錶品牌Eoniq,取Eonic之意,代表無盡的時間、永恆的意思,套用在時間上合理不過。 然而,對於創辦人之一Quinn(黎鈞國)來說,每支特製的人手裝嵌手錶都有着不同的人生故事,意義珍貴,把這些故事刻劃在手錶上,就像和時間一樣能永恆地傳頌下去。 「手錶好比一個人的象徵,或多或少能從錶款設計看出主人的品味和性格,甚至代表了他某段人生的歷程。」 特製設計的意義 Quinn從小就愛拆開機械錶窺探當中的機械原理,讀書時期以拆錶為樂,拆完又重新裝嵌,實行自學製錶。後來遠赴史丹福大學修讀機械工程碩士課程後,回港先後從事管理諮詢顧問及電腦公司的產品經理,不過也放不下心中的嗜好,開始購入零件砌出心水的機械錶款。 「有次我戴着自己設計的手錶前往慈善拍賣會,會上一名善長說很喜歡我的手錶,出價13萬購入,我便想,既然有人喜歡我的創作,製錶也可能成為一個商機?」 後來他開始幫朋友設計機械錶,也購入不少喜愛的名錶收藏研究,作為愛錶之人,他開始感受到身邊不少人與他有同一個苦惱。「很多人都會渴望自己設計手錶,卻找不到一間高質素而價錢適宜的公司幫忙製造,想要從零件入手自製款式,基本要五萬元起跳,價格相當昂貴,普通人根本難以負擔。」 在接觸過的客人之中,他發現大多數的客人並非追求手錶的配件有多名貴,而是希望紀念某段時間經歷。又或用作送禮,以時針、零件等配搭風格來傳遞訊息,意義及故事遠比手錶的價錢來得重要。 於是兩年前Quinn與兩位朋友成立Eoniq,推出手錶設計網上平台,提供數十個設計範本,客人可以自行配搭機芯、機殻、錶面、時針秒針及錶帶等,同時可上載錶面圖案或刻上名字。每個步驟的款式選擇都能即時預覽,完成設計後再由專業的手錶師傅裝嵌,約兩個月便能收到這支特製腕錶。而且要價不過兩千港幣出頭。 現時網站有兩款錶選擇,分別是機械腕錶系列Pinot Blanc及飛行腕錶Navigator,兩者均用上藍寶石錶鏡及底藝,錶殻則使用堅硬度高的316L不銹鋼,並採用日本Miyota8系鏤空機械機芯,動力儲備超過40小時,以基本設備來說,絕對能達到一般人對高質機械錶的追求。 至於兩者的不同,在於Pinot Blanc傾向以時尚配搭為主,是基本的機械錶配備,錶面以激光技術製作,顏色選擇較多。Navigator則偏向功能為主,多出防水100米深的功能,也可選擇具備夜光功能的錶盤及防刮花錶殻。Quinn坦言Navigator是後來加上的款式,因為不少客人均渴求一款更加耐用的錶款,「他們不止是戴上班這麼簡單,還想行山、游水時配戴,便特別為他們加入這些功能。」 「記得有個故事印象特別深刻,有位加拿大的客人希望設計一支錶送給患病的父親,由於父親曾當軍人,性格堅毅不屈,於是錶款設計也特別硬朗。後來父親過世,他把手錶送回兒子,希望他謹記做人要堅強,堅強在於為人設想及適時伸出援手,不能只為自己而活,同時亦希望兒子記得父子之間的回憶。這幾個月客人也在Twitter hashtag了Eoniq,讓我們看到這支錶與他們父子間的故事,那一刻覺得非常感動,心想能為別人特製出超越金錢與時間的價值,就知道我們這樣做是有意義的。」 看過無數的手錶故事,有父母送給子女作結婚禮物,有情侶用作週年紀念,亦有兒孫送給婆婆,模仿逝去的公公常戴的錶款設計創作,讓她寄託思念之情。看過這種種的故事,Quinn自言也是一種無形的推動力。 「發展年半以來,我們現在的製作要求,確實比創業時高出多倍,因為當你看到這些故事時,你便會想做得更好,不想辜負他們賦予手錶的意義。」 圖片提供:Eoniq

Bathe to basics:香港製造的永續生活學
主打有機手作,Bathe to Basics 的產品都是香港製造,不僅原料採用本地供應,還將工作坊設在大埔,員工也都是僱用附近的居民。 「Bathe to basics」是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天然手工護膚品牌,創始人Edmund與Gia由製作純天然番梘(肥皂)起家,逐漸發展出一系列潔膚護膚產品,始終以「永續生活」為品牌概念,堅持全部採用純天然材料及純手工製作。 八年前品牌創立之初,香港並不流行天然番梘,即使有,也都是主打靚麗的裝飾外型,使用功效未必很好。 「『Bathe to Basics 』這個名字的來源其實是『back to basics』,是想向大家傳達『回到最基本』的概念,我們做的番梘也跟市面上完全不同,沒有添加任何精油和顏色,只有番梘最本質的味道和樣子。」Edmund和Gia店中主打三款配方的番梘,1號是由橄欖油製成的溫和配方,2號是用牛油果油和甜杏仁製成的清爽配方,而3號則是由乳木果油製成的滋潤配方,這三個番梘配方從品牌創立之初一直保留到現在,八年時間過去依然是口碑最好的產品。 使用天然產品能讓肌膚恢復自主性,皮膚會開始自然調節油脂,逐漸達到平衡狀態。 雖然「天然」的概念很受追捧,大多數人可能還是存在觀念上的誤區。「天然與否取決於材料的選擇,手作並不等於天然,標榜手作的產品還是可以加入人造香精、防腐劑這類非天然的材料,所以看清包裝上的製作成份是很重要的。」為了保證護膚品的純天然性,Edmund寧願讓產品的保質期短一點,也要選擇使用天然提煉的防腐劑,完全參照國外天然產品和食品加工用法,每個細節都體現對用料的堅持。 「人們有印象覺得番梘用起來很乾,一方面是因為許多工廠生產的番梘會在製作過程中,把產生的天然甘油抽離出來,再進行轉售拿去做其他產品,所以這些番梘裏面就只剩清潔作用;我們自己在製作時保留了這些甘油,保濕性自然非常好。另外一個原因是,許多產品會添加化學製劑幫助『鎖水』,剛用完好像很保濕,但其實只是假象,好比在皮膚上敷一層保鮮紙會覺得很保濕,但是一旦掀開還是很乾。」在Edmund看來,使用天然產品還有一個好處,便是讓肌膚恢復自主性,在省去了繁雜的添加物後,皮膚也會開始自然調節油脂,逐漸達到平衡的狀態。 Bathe to Basics創始人Edmund:「希望能夠為本土有機品牌帶來多一點選擇,同時將這種簡單天然的生活態度推廣出去。」 Edmund的店內,除了各種自然風格的元素設計之外,幾處「Made in Hong kong」的牌子很是吸引來往客人的注意。原來Bathe to Basics的全線產品都是香港本地製作完成,不僅原料儘量採用本地供應,還將工作坊設在大埔,就連員工也都是僱用附近的居民。「堅持『香港製造』對我來講,可以更好地管理工廠,確保產品質素;人工雖然比較高,但做出來的品質有保障,顧客也會更信賴我們。」最近他們還在工作坊中的田圃裏種金盞花,以及其他用來製作產品的植物,希望連最初的原料品質都能掌握在自己手上。未來他們準備將工作坊改造成商舖,並開放工廠參觀,讓大家都能親自體驗天然產品的製作過程。 「Bathe to Basics」創立初期,天然產品在香港還沒流行起來,民眾對於洗護用品並沒有太多講究,習慣去超市購買便宜且份量大的產品,Edmund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讓大家了解這個品牌究竟在做什麼、想做什麼,包括向他們講解各種成份和工藝的概念。直到這幾年,大家才慢慢學會欣賞「天然」的價值所在,Edmund說:「香港在這方面的觀念還是比國外落後許多,我們希望能夠為本土的有機品牌帶來多一點選擇,同時將這種簡單天然的生活態度推廣出去。」
Bathe to basics:香港製造的永續生活學
主打有機手作,Bathe to Basics 的產品都是香港製造,不僅原料採用本地供應,還將工作坊設在大埔,員工也都是僱用附近的居民。 「Bathe to basics」是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天然手工護膚品牌,創始人Edmund與Gia由製作純天然番梘(肥皂)起家,逐漸發展出一系列潔膚護膚產品,始終以「永續生活」為品牌概念,堅持全部採用純天然材料及純手工製作。 八年前品牌創立之初,香港並不流行天然番梘,即使有,也都是主打靚麗的裝飾外型,使用功效未必很好。 「『Bathe to Basics 』這個名字的來源其實是『back to basics』,是想向大家傳達『回到最基本』的概念,我們做的番梘也跟市面上完全不同,沒有添加任何精油和顏色,只有番梘最本質的味道和樣子。」Edmund和Gia店中主打三款配方的番梘,1號是由橄欖油製成的溫和配方,2號是用牛油果油和甜杏仁製成的清爽配方,而3號則是由乳木果油製成的滋潤配方,這三個番梘配方從品牌創立之初一直保留到現在,八年時間過去依然是口碑最好的產品。 使用天然產品能讓肌膚恢復自主性,皮膚會開始自然調節油脂,逐漸達到平衡狀態。 雖然「天然」的概念很受追捧,大多數人可能還是存在觀念上的誤區。「天然與否取決於材料的選擇,手作並不等於天然,標榜手作的產品還是可以加入人造香精、防腐劑這類非天然的材料,所以看清包裝上的製作成份是很重要的。」為了保證護膚品的純天然性,Edmund寧願讓產品的保質期短一點,也要選擇使用天然提煉的防腐劑,完全參照國外天然產品和食品加工用法,每個細節都體現對用料的堅持。 「人們有印象覺得番梘用起來很乾,一方面是因為許多工廠生產的番梘會在製作過程中,把產生的天然甘油抽離出來,再進行轉售拿去做其他產品,所以這些番梘裏面就只剩清潔作用;我們自己在製作時保留了這些甘油,保濕性自然非常好。另外一個原因是,許多產品會添加化學製劑幫助『鎖水』,剛用完好像很保濕,但其實只是假象,好比在皮膚上敷一層保鮮紙會覺得很保濕,但是一旦掀開還是很乾。」在Edmund看來,使用天然產品還有一個好處,便是讓肌膚恢復自主性,在省去了繁雜的添加物後,皮膚也會開始自然調節油脂,逐漸達到平衡的狀態。 Bathe to Basics創始人Edmund:「希望能夠為本土有機品牌帶來多一點選擇,同時將這種簡單天然的生活態度推廣出去。」 Edmund的店內,除了各種自然風格的元素設計之外,幾處「Made in Hong kong」的牌子很是吸引來往客人的注意。原來Bathe to Basics的全線產品都是香港本地製作完成,不僅原料儘量採用本地供應,還將工作坊設在大埔,就連員工也都是僱用附近的居民。「堅持『香港製造』對我來講,可以更好地管理工廠,確保產品質素;人工雖然比較高,但做出來的品質有保障,顧客也會更信賴我們。」最近他們還在工作坊中的田圃裏種金盞花,以及其他用來製作產品的植物,希望連最初的原料品質都能掌握在自己手上。未來他們準備將工作坊改造成商舖,並開放工廠參觀,讓大家都能親自體驗天然產品的製作過程。 「Bathe to Basics」創立初期,天然產品在香港還沒流行起來,民眾對於洗護用品並沒有太多講究,習慣去超市購買便宜且份量大的產品,Edmund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讓大家了解這個品牌究竟在做什麼、想做什麼,包括向他們講解各種成份和工藝的概念。直到這幾年,大家才慢慢學會欣賞「天然」的價值所在,Edmund說:「香港在這方面的觀念還是比國外落後許多,我們希望能夠為本土的有機品牌帶來多一點選擇,同時將這種簡單天然的生活態度推廣出去。」